左思(約250~305)字太沖,齊國臨淄(今山東淄博)人。西晉著名文學家,其《三都賦》頗被當時稱頌,造成“洛陽紙貴”。左思自幼其貌不揚卻才華出眾。晉武帝時,因妹左棻被選入宮,舉家遷居洛陽,任秘書郎。晉惠帝時,依附權貴賈謐,為文人集團“二十四友”的重要成員。永康元年(300年),因賈謐被誅,遂退居宜春里,專心著述。后齊王司馬冏召為記室督,不就。太安二年(303年),因張方進攻洛陽而移居冀州,不久病逝。 左思的詩文(10篇) 左思的名句(6條)
作品概述
左思出身寒門,雖有很高的文學才華,卻在當時的門閥制度下屢不得志,只好在詩中表述自己的抱負和對權貴的蔑視,歌頌隱士的清高。左思所作琴曲有《招隱》,收入《神奇秘譜》之中,并在解題中引錄了他的兩首同名詩,此外,《秋月照茅亭》、《山中思友人》也有人認為是他的作品,這些作品中都貫穿著隱逸思想。左思作品舊傳有集5卷,今存者僅賦兩篇,詩14首。《三都賦》與《詠史》詩是其代表作。左思的作品收錄于清人嚴可均所輯《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》和逯欽立所輯《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》。
賦
《晉書·左思傳》載,他曾以10年時間寫出《三都賦》,“豪貴之家,競相傳寫,洛陽為之紙貴”。《三都賦》的寫作時間,《晉書·左思傳》和《世說新語·文學》篇注引《左思別傳》的說法很不一致。據今人傅璇琮考證,《三都賦》成于太康元年(280年)滅吳之前。此外,今人姜亮夫認為作于291年(《陸平原年譜》),劉文忠認為作年“難以確定”(《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·左思》)。左思在序中批評前人作賦“侈言無驗,雖麗非經”,提出作賦應“貴依其本”、“宜本其實”。在寫作此賦過程中,他曾向到過蜀地的張載請教岷邛之事;又求為秘書郎,以便博覽方志群書。因此《三都賦》體制宏大,事類廣博。他那種強調征信求實的文學主張雖不免偏激,但也使《三都賦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國時期的社會生活狀況。《三都賦》問世后,張華贊嘆不已,嘆道:“班張之流也。使讀之者盡而有余,久而更新。”,皇甫謐為之作序,張載、劉逵作注;衛權作略解。一時間豪富人家競相傳寫,以致“洛陽紙貴”。這除了《三都賦》本身的富麗文采及當時文壇重賦等因素外,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包含了當時朝野上下關心矚目的內容:進軍東吳、統一全國。此賦的寫作手法及風格雖與班固的《兩都賦》及張衡的《二京賦》相似,但它的思想主題則不是傳統的“勸百諷一”。因此《三都賦》在后期大賦中具有重要地位。左思另有一篇抒情小賦《白發賦》,語言樸實、行文幽默、感情含蓄,與《三都賦》完全不同。它采用頭發與人對話的寓言體,尖銳地抨擊“靡不追榮,貴華賤枯”的社會現實。
詩
左思詩歌代表作品是《詠史》詩8首,見于《文選》。《詠史》自班固以來大抵是一詩詠一事,在客觀事實的復述中略見作者的意旨,而左思的《詠史》錯綜史實,融會古今,連類引喻,“詠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見”(沈德潛《古詩源》)。左思早年有著強烈的用世之心,自認才高志雄,“左眄澄江湘,右盻定羌胡”(第1首),希望有所作為。但是在門閥制度的壓抑下,他始終懷才不遇。在《詠史》詩第2首中,他以“郁郁澗底松,離離山上苗。以彼徑寸莖,蔭此百尺條”的藝術形象,深刻地揭露“世胄躡高位,英俊沉下僚”的不合理現象;在第7首中他借詠古代賢士的坎坷遭遇,沉痛地指出:“何世無奇才,遺之在草澤。”對扼殺人才的黑暗現實進行了猛烈的抨擊,其筆鋒之尖銳,在兩晉南北朝是不多見的。《詠史》詩還借詠古人,闡明自己的生活態度和志向,聲稱:“貴者雖自貴,視之若埃塵。賤者雖自賤,重之若千鈞。”所以梁代評論家鐘嶸說左思“文典以怨,頗為精切,得諷喻之致”(《詩品》)。
明清之際王夫之曾說:“三國之降為西晉,文體大壞,古度古心,不絕于來茲者,非太沖其焉歸?”(《古詩選評》)左思《詠史》詩的這種風格被鐘嶸稱為“左思風力”。“左思風力”曾對陶淵明產生過影響。左思所創造的“澗底松”這一藝術形象也被南朝范云、初唐王勃借用來抒發懷才不遇的苦悶。
左思另有《招隱》詩兩首,文筆流麗,其中“非必絲與竹,山水有清音”,很受后人贊賞。《嬌女詩》一首,語言樸素,感情真摯,對小女兒的疼愛之情躍然紙上。陶淵明的《責子》、杜甫的《北征》、李商隱《驕兒詩》等,都受到它的一定影響。此外他還有《雜詩》一首,《悼離贈妹》詩二首。前者風格與《詠史》相近,后者是四言詩,典雅凝重。
左思(250?~305?)字太沖,齊國臨淄(今山東淄博)人,西晉詩人。左思家世儒學,出生寒微。其父左熹,字彥雍,起于小吏,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、太原相、弋陽太守等。少時曾學書法鼓琴,皆不成,后來由于父親的激勵,乃發憤勤學。左思貌丑口訥,不好交游,但辭藻壯麗,曾用一年時間寫成《齊都賦》(全文已佚,若干佚文散見《水經注》及《太平御覽》)。泰始八年(272年)前后,因其妹左棻被選入宮,舉家遷居洛陽,曾任秘書郎。元康年間,左思參與當時文人集團“二十四友”之游,并為賈謐講《漢書》。元康末年,賈謐被誅,左思退居宜春里,專意典籍。后齊王召為記室督,他辭疾不就。太安二年(303年),河間王司馬颙部將張方進攻洛陽,左思移居冀州,數年后病逝。有《左太沖集》。
詠史詩八首 其五。魏晉。左思。 皓天舒白日,靈景耀神州。列宅紫宮里,飛宇若云浮。峨峨高門內,藹藹皆王侯。自非攀龍客,何為欻來游。被褐出閶闔,高步追許由。振衣千仞岡,濯足萬里流。
招隱詩二首 其一。魏晉。左思。 杖策招隱士,荒途橫古今。巖穴無結構,丘中有鳴琴。白云停陰岡,丹葩曜陽林。石泉漱瓊瑤,纖鱗或浮沈。非必絲與竹,山水有清音。何事待嘯歌,灌木自悲吟。秋菊兼糇糧,幽蘭間重襟。躊躇足力煩,聊欲投吾簪。
悼離贈妹詩二首 其一。魏晉。左思。 郁郁岱青,海瀆所經。陰精神靈,為祥為禎。峨峨令妹,應期挺生。如蘭之秀,如芝之榮。總角岐嶷,齠齔夙成。比德古烈,異世同聲。厥德伊何,塞淵其慮。厥聲伊何,日新其譽。幽思泉涌,乃詩乃賦。飛翰云浮,摛藻星布。光曜邦族,名馳時路。翼翼群媛,是瞻是慕。匪惟見慕,善誘善導。斟酌諸姬,言成典誥。匪唯辭章,多才多巧。黼黻文繡,幾微要妙。積德彌高,用心彌奧。伊我之闇,晞妹之曜。惟我惟妹,寔惟同生。早喪先妣,恩百常情。女子有行,實遠父兄。骨肉之思,固有歸寧。何悟離拆,隔以天庭。自我不見,于今二齡。豈唯二齡,相見未克。雖同京宇,殊邈異國。越鳥巢南,胡馬仰北。自然之戀,禽獸罔革。仰瞻參商,沈憂內塞。何以抒懷,告情翰墨。
悼離贈妹詩二首 其二。魏晉。左思。 穆穆令妹,有德有言。才麗漢班,明朗楚樊。默識若記,下筆成篇。行顯中閨,名播八蕃。以蘭之芳,以膏之明。永去骨肉,內充紫庭。至情至念,惟父惟兄。悲其生離,泣下交頸。桓山之鳥,四子同巢。將飛將散,悲鳴忉忉。惟彼禽鳥,猶有號咷。況我同生,載憂載勞。將離將別,置酒中堂。銜杯不飲,涕洟縱橫。會日何短,隔日何長。仰瞻曜靈,愛此寸光。何以為贈,勉以列圖。何以為誡,申以詩書。去去在近,上下欷歔。含辭滿胸,郁憤不舒。燕燕之詩,佇立以泣。送爾涉涂,涕泗交集。云往雨絕,瞻望弗及。延佇中衢,愊憶嗚唈。既乖既離,馳情仿佛。何寢不夢,何行不想。靜言永念,形留神往。優思成疚,結在精爽。其思伊何,發言流淚。其疢伊何,寤寐驚悸。詠爾文辭,玩爾手筆。執書當面,聊以永日。
QQ客服
微信客服
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