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颋(670年-727年),字廷碩,京兆武功(今陜西武功)人,唐代政治家、文學家,左仆射蘇瑰之子。蘇颋進士出身,歷任烏程尉、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、監察御史、給事中、中書舍人、太常少卿、工部侍郎、中書侍郎,襲爵許國公,后與宋璟一同拜相,擔任同平章事。蘇颋是初盛唐之交時著名文士,與燕國公張說齊名,并稱“燕許大手筆”。他任相四年,以禮部尚書罷相,后出任益州長史。727年(開元十五年),蘇颋病逝,追贈尚書右丞相,賜謚文憲。 蘇颋的詩文(101篇) 蘇颋的名句(1條)
思如泉涌
唐隆政變后,蘇颋負責草擬詔書。他隨口述說,讓書吏抄寫,不僅速度很快,而且斟酌恰當。書吏多次對他道:“請您口述得稍慢一些,我們記不過來,恐怕會把手腕累壞。”宰相李嶠嘆道:“蘇舍人思如泉涌,我比不上啊。”
不讓前朝
開元初期,蘇颋、李乂擔任中書侍郎,主掌文誥。一次,唐玄宗對蘇颋道:“則天朝有李嶠、蘇味道,并稱蘇李,才冠當時。如今朕有你和李乂,也不比他們遜色。”
子過其父
宋璟與蘇颋一同執政時,關系融洽。蘇颋遇事多謙讓宋璟,對宋璟提出的意見,也盡力襄助。宋璟對人道:“我與蘇氏父子,前后同時為相,蘇仆射(蘇瑰)寬厚長者,乃是國器。然而在對朝政提出建議以及處理政務的精敏程度方面,蘇颋勝過他的父親。”
不易忠節
蘇颋擔任益州長史時,司馬皇甫恂出使蜀地,索取庫錢,購買錦半臂、琵琶捍撥、玲瓏鞭等物,蘇颋卻不肯給錢。有人勸道:“您遠離京都,不要忤逆皇帝。”蘇颋道:“英明的皇帝不會以私人喜愛來奪取公眾利益,我又怎能因遠離京都而改變忠臣的節操?”
遺書止寇
巂州蠻酋苴院勾結吐蕃,欲入侵唐朝。蘇颋時任益州長史,他抓獲一個間諜,不顧官吏出兵征討的請求,修書給苴院,道:“不要這么做!”并將間諜送還。苴院羞愧不已,從此不敢再動入侵之念。
玄宗罷獵
蘇颋出葬時,唐玄宗在咸宜宮游玩,正欲前去打獵,得知消息后,悲傷的道:“蘇颋今日下葬,我怎忍心去游樂。”于是返回宮中。
早年經歷
蘇颋自幼聰明過人,能一目數十行,過目不忘,后考中進士,授為烏程縣尉,又被舉為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,累遷至監察御史。702年(長安二年),蘇颋奉命復核來俊臣等酷吏所處理的案件,為負冤者洗脫冤屈。
累任要職
706年(神龍二年),蘇颋升任給事中,加修文館學士,又拜中書舍人,專掌文誥。當時,蘇颋的父親蘇瑰擔任同中書門下三品,父子二人同在朝中掌管樞密,榮耀一時。不久,蘇颋改任太常少卿。
710年(景云元年),蘇瑰病逝。唐睿宗命將蘇颋奪情,授為工部侍郎。蘇颋上表推辭,唐睿宗又命李日知前去傳旨。李日知回奏道:“臣見到蘇颋悲痛欲絕的樣子,實在不忍心說什么,擔心他會發生意外。”唐睿宗只得允許蘇颋守孝三年。
713年(開元元年),蘇颋守孝期滿,就任工部侍郎。后來,唐玄宗問宰相道:“有從工部侍郎直接升任中書侍郎的先例嗎?”宰相答道:“陛下任用賢能,何必計較其資歷呢?”唐玄宗遂任命蘇颋為中書侍郎、知制誥,又讓他襲爵許國公。
擔任宰相
716年(開元四年),蘇颋升任紫微侍郎、同紫微黃門平章事,成為宰相,并與侍中宋璟一同執政。宋璟為人剛正,對很多政務斷然裁決,蘇颋則順從其美。在皇帝面前奏事時,宋璟若有沒想到或一時答不上來的,蘇颋就會上前協助。
718年(開元六年),唐玄宗下詔嚴禁惡錢流通,并收繳民間私錢,熔鑄為式錢,以致京師人心浮動,各項交易幾乎停止。蘇颋與宋璟上奏朝廷,建議由太府出錢二萬緡,以平價收購百姓手中可供官府使用的滯銷物品,并允許兩京官員預支官俸,使得良錢流入民間。
719年(開元七年),王皇后的父親王仁皎去世,其子王守一請求援用竇孝諶的先例,修筑五丈一尺高的墳墓。唐玄宗同意,但蘇颋極力反對:“根據禮制,一品官墓高一丈九尺,陪葬皇陵者也只是高出三丈而已。竇太尉的墳墓,已經受到指責,只是當時無人指出它的過失,現在怎能重犯這樣的錯誤!臣等對此再三勸諫,只是欲成就皇后美名。”唐玄宗大悅,賞蘇颋絹帛四百匹。
晚年生活
720年(開元八年),蘇颋被罷為禮部尚書,不久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,按察節度劍南各州。當時,蜀地凋敝,百姓流離。蘇颋到任后,招募戍卒,開掘鹽井,冶煉鐵器,通過鹽鐵來賺取錢財,購買谷物,充實糧庫。
725年(開元十三年),唐玄宗封禪泰山。蘇颋隨駕前往,并撰寫朝覲碑文。十二月,唐玄宗采納御史中丞宇文融的建議,將吏部的官吏選授事務分為十銓,命蘇颋等十人主持吏部銓選。
727年(開元十五年),蘇颋病逝,終年五十八歲。唐玄宗在洛陽南門舉哀,并廢朝兩日,追贈尚書右丞相,賜謚文憲。
奉和圣制春臺望應制。唐代。蘇颋。 壯麗天之府,神明王者宅。大君乘飛龍,登彼復懷昔。圓闕朱光焰,橫山翠微積。河汧流作表,縣聚開成陌。即舊在皇家,維新具物華。云連所上居恒屬,日更時中望不斜。三月滄池搖積水,萬年青樹綴新花。暴嬴國此嘗圖霸,霸業后仁先以詐。東破諸侯西入秦,咸陽北阪南渭津。詩書焚爇散學士,高閣奢逾嬌美人。事往覆輈經遠喻,春還按蹕憑高賦。戎觀愛力深惟省,越厭陳方何足務。清吹遙遙發帝臺,宸文耿耿照天回。伯夷位事愚臣忝,喜奏聲成鳳鳥來。
蜀城哭臺州樂安少府。唐代。蘇颋。 遠游躋劍閣,長想屬天臺。萬里隔三載,此邦余重來。音容曠不睹,夢寐殊悠哉。邊郡饒藉藉,晚庭正回回。喜傳上都封,因促傍吏開。向悟海鹽客,已而梁木摧。變衣寢門外,揮涕少城隈。卻記分明得,猶持委曲猜。師儒昔訓獎,仲季時童孩。服義題書篋,邀歡泛酒杯。暫令風雨散,仍迫歲時回。其道惟正直,其人信美偲。白頭還作尉,黃綬固非才。可嘆懸蛇疾,先貽問鵩災。故鄉閉窮壤,宿草生寒荄.零落九原去,蹉跎四序催。曩期冬贈橘,今哭夏成梅。執禮誰為赗,居常不徇財。北登嵔gF坂,東望姑蘇臺。天路本懸絕,江波復溯洄。念孤心易斷,追往恨艱裁。不遂卿將伯,孰云陳與雷。吾衰亦如此,夫子復何哀。
立春日侍宴內出剪彩花應制。唐代。蘇颋。 曉入宜春苑,秾芳吐禁中。剪刀因裂素,妝粉為開紅。彩異驚流雪,香饒點便風。裁成識天意,萬物與花同。
奉和圣制途經華岳應制。唐代。蘇颋。 朝望蓮華獄,神心就日來。晴觀五千仞,仙掌拓山開。受命金符葉,過祥玉瑞陪。霧披乘鹿見,云起馭龍回。偃樹枝封雪,殘碑石冒苔。圣皇惟道契,文字勒巖隈。
曉濟膠川南入密界。唐代。蘇颋。 飲馬膠川上,傍膠南趣密。林遙飛鳥遲,云去晴山出。落暉隱桑柘,秋原被花實。慘然游子寒,風露將蕭瑟。
夜聞故梓州韋使君明當引紼感而成章。唐代。蘇颋。 惻矣南鄰問,冥然東岱幽。里閈寧相杵,朝嘆忽遷舟。君心惟伯仲,吾人復款游。對連時亦早,交喜歲才周。序發扶陽贈,文因司寇酬。詎期危露盡,相續逝川流。臥疾無三吊,居閑有百憂。振風吟鼓夕,明月照帷秋。蘚駁題詩館,楊疏奏伎樓。共將歌笑嘆,轉為弟兄留。感物存如夢,觀生去若浮。余非忘情者,雪涕報林丘。
QQ客服
微信客服
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