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行泉壑下,如在夢魂中。何曾一點白,得傍夜?fàn)t紅。
故柳衰欲死,溪云澹復(fù)空。平生蕭索意,不解逐春風(fēng)。
雪 其八。明代。釋今無。 我行泉壑下,如在夢魂中。何曾一點白,得傍夜?fàn)t紅。故柳衰欲死,溪云澹復(fù)空。平生蕭索意,不解逐春風(fēng)。
今無(一六三三—一六八一),字阿字。番禺人。本萬氏子,年十六,參雷峰函是,得度。十七受壇經(jīng),至參明上座因緣,聞貓聲,大徹宗旨。監(jiān)棲賢院務(wù),備諸苦行,得遍閱內(nèi)外典。十九隨函是入廬山,中途寒疾垂死,夢神人導(dǎo)之出世,以鈍辭,神授藥粒,覺乃蘇,自此思如泉涌,通三教,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,謁師叔函可,相與唱酬,可亟稱之。清圣祖康熙十二年(一六七三)請藏入北,過山東,聞變,駐錫蕭府。十四年回海幢。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。著有《光宣臺全集》。清陳伯陶編《勝朝粵東遺民錄》卷四有傳。 ...
釋今無。 今無(一六三三—一六八一),字阿字。番禺人。本萬氏子,年十六,參雷峰函是,得度。十七受壇經(jīng),至參明上座因緣,聞貓聲,大徹宗旨。監(jiān)棲賢院務(wù),備諸苦行,得遍閱內(nèi)外典。十九隨函是入廬山,中途寒疾垂死,夢神人導(dǎo)之出世,以鈍辭,神授藥粒,覺乃蘇,自此思如泉涌,通三教,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,謁師叔函可,相與唱酬,可亟稱之。清圣祖康熙十二年(一六七三)請藏入北,過山東,聞變,駐錫蕭府。十四年回海幢。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。著有《光宣臺全集》。清陳伯陶編《勝朝粵東遺民錄》卷四有傳。
寄費舜臣印月潭三首 其一。明代。袁華。 戶有讀書聲,門多車轍跡。丈夫豈長貧,一椽聊止息。草深蛙鳴池,苔滋蝸篆壁。俯憐東逝波,仰羨南飛翼。會心不在遠(yuǎn),佳處輒終日。玉子落文枰,錦囊出緗帙。相過南山僧,戒律謹(jǐn)三尺。何如尉遲子,酒肉破孤寂。
登廬山天池寺。明代。尹臺。 匡廬秀出九江水,攬結(jié)天池翠幾重。萬壑云開青錦繡,千峰日照紫芙蓉。危林裊霧晴兼合,飛瀑垂虹斷忽逢。北望長安忻在目,朝氛莫遣蔽高舂。
九日集清涼佳處。宋代。方岳。 老筆盤空墨未乾,最佳處與著危欄。江山分與諸賢客,風(fēng)雨專為九日寒。白發(fā)自驚秋節(jié)序,黃花曾識晉衣冠。未須詩較明年健,別做茱萸一等看。
八關(guān)齋詩三首 其三。魏晉。支遁。 靖一潛蓬廬,愔愔詠初九。廣漠排林筱,流飆灑隙牖。從容遐想逸,采藥登祟阜。崎嶇升千尋,蕭條臨萬畝。望山樂榮松,瞻澤哀素柳。解帶長陵坡,婆娑清川右。泠風(fēng)解煩懷,寒泉濯溫手。寥寥神氣暢,欽若盤春藪。達(dá)度冥三才,恍惚喪神偶。游觀同隱丘,愧無連化肘。
懷賢詩·韓學(xué)士菼。清代。徐元文。 矯矯韓學(xué)士,高視薄浮壒。寡慮泊無營,立言道所賴。痛飲非徒然,寄賞不在外。物情任回遹,攬古意自泰。心清白雪照,興逸朱霞會。
QQ客服
微信客服
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