隋堤遠,波急路塵輕。今古柳橋多送別,見人分袂亦愁生。何況自關情。
斜照后,新月上西城。城上樓高重倚望,愿身能似月亭亭,千里伴君行。
江南柳·隋堤遠。宋代。張先。 隋堤遠,波急路塵輕。今古柳橋多送別,見人分袂亦愁生。何況自關情。斜照后,新月上西城。城上樓高重倚望,愿身能似月亭亭,千里伴君行。
此調即雙調的《憶江南》。詞中寫的是別情,調名“江南柳”兼關題意。通首作女子口吻。
此為送別詞。詞中未具體刻畫送別情事,而是通過古今別情來襯托一己別情,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將別情抒寫得極為深摯。全詞語言素樸明快,情調清新健康,風格別具特色。
起首一句從別路寫起。隋煬帝開通濟渠,河渠旁筑御道,栽種柳樹,是為“隋堤”?!八宓踢h,波急路塵輕”兩句是說:這是一個水陸交通要道,成日里不知有多少車馬大路上來往,揚起“路塵”;不知有多少船只揚帆東下,隨波逐流;也不知有多少人長堤上折柳送別,以寄深情?!八宓獭笔且粋€典型的送別環境,“波急”與“路塵輕”分寫水陸行程,暗示離別,寄有別情。一個“遠”字,既刻畫出別者長路漫漫的旅愁,又刻畫送者依依目送的情態。這二句著重從眼前、從水陸兩路,橫向地展開送別圖景;第三句則著重從古往今來,縱向地展示送別情事。一個“多”字,幾乎將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。正因為別情是如此普遍,也就容易喚起“見人分袂亦愁生”的感受了。末句以“何況”二字造成遞進,突出個人眼前的離別情事。以上,詞人沒有具體寫到個人送別情事,只客觀敘寫普遍的離情,只是“亦愁生”中才微露主觀情感。
過片轉寫別后,別時種種情事都被省略了,這里只是著重寫送者城樓望月的情景。“斜照后”三字非虛設,它表明送者城樓佇立的時辰之久,從日落到月出?!爸赝庇直砻飨纫淹^,上片“隋堤遠”數句是日落前望中之景,至重望時應當是不甚分明了。于是送者抬頭望新月,并由此而產生了一個美好的向往:“愿身能似月亭亭,千里伴君行。”此外與李白“我寄愁心與明月,隨風直到夜郎西”(《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》)相類,但“亭亭”二字卻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,而送者的身份亦不言自明,“千里伴行”的說法更是真摯深婉。
總的說來,通首詞沒有刻畫送別情事,更沒有刻意作苦語,但通過古今別情來襯托一己的別情,有烘云托月之妙,將一己別情寫得非常充分。全詞也沒有點明雙方身份、關系,被稱作“君”的甚至未直接露面,但通過新月亭亭的意象和伴行的著想,給讀者以明確的暗示。詞的語言明快素樸,情調清新健康,在送別之作中頗有特色。
張先(990-1078),字子野,烏程(今浙江湖州吳興)人。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,曾任安陸縣的知縣,因此人稱“張安陸”。天圣八年進士,官至尚書都官郎中。晚年退居湖杭之間。曾與梅堯臣、歐陽修、蘇軾等游。善作慢詞,與柳永齊名,造語工巧,曾因三處善用“影”字,世稱張三影。 ...
張先。 張先(990-1078),字子野,烏程(今浙江湖州吳興)人。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,曾任安陸縣的知縣,因此人稱“張安陸”。天圣八年進士,官至尚書都官郎中。晚年退居湖杭之間。曾與梅堯臣、歐陽修、蘇軾等游。善作慢詞,與柳永齊名,造語工巧,曾因三處善用“影”字,世稱張三影。
同晝上人送郭秀才江南尋兄弟。唐代。孟郊。 地上春色生,眼前詩彩明。手攜片寶月,言是高僧名。溪轉萬曲心,水流千里聲。飛鳴向誰去,江鴻弟與兄。
和江景吳寅長經理屯田道中見寄。明代。蘇葵。 強追霜押窘于徊,天放檐花著意催。自昔到公金擲地,如今慚我釜鳴雷。驅馳莫管青山訝,凋瘵真煩赤手培。王道本來嫌掊尅,曾將阡陌咎誰開。
挽王西樵司勛 其一。清代。李天馥。 消息驚傳《鵩賦》成,悠悠天道意難平。不禁秋夜汍瀾淚,何限春明縞纻情?!妒恕房~緗空舊草,百年霜露又前生。觥船遽覺司勛夢,無復江湖載酒行。
謝白樂天招。。韜光。 山僧野性好林泉,每向巖阿倚石眠。不解栽松陪玉勒,惟能引水種金蓮。白云乍可來青嶂,明月難教下碧天。城市不能飛錫去,恐妨鶯囀翠樓前。
此是河清宴。覺朝來、薰風滿入,生綃團扇。太守愁眉才一展,且喜街頭米賤。且莫管、官租難辦。繞砌苔錢無限數,更蓮池、雨過珠零亂。盡買得,凌波面。家山樂事真堪羨。記年時、荔支新熟,荷筒齊勸。底事來尋蕉鹿夢,贏得乾忙似箭。笑富貴、都如郵傳。做了豐年還百姓,便莼鱸、歸興催張翰??辞涞龋舷鰸h。
賀新郎·此是河清宴。宋代。王邁。 此是河清宴。覺朝來、薰風滿入,生綃團扇。太守愁眉才一展,且喜街頭米賤。且莫管、官租難辦。繞砌苔錢無限數,更蓮池、雨過珠零亂。盡買得,凌波面。家山樂事真堪羨。記年時、荔支新熟,荷筒齊勸。底事來尋蕉鹿夢,贏得乾忙似箭。笑富貴、都如郵傳。做了豐年還百姓,便莼鱸、歸興催張翰??辞涞龋舷鰸h。
QQ客服
微信客服
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