庭松吐燄引凌霄,露井銀床凍不消。云霧窗深隔風日,鳳皇聲集和簫韶。
書成給札分曹寫,直罷攜香滿袖飄。自昔詞臣宜白發,禮賢珍重此時招。
次韻柳待制直院晚歸。元代。吳師道。 庭松吐燄引凌霄,露井銀床凍不消。云霧窗深隔風日,鳳皇聲集和簫韶。書成給札分曹寫,直罷攜香滿袖飄。自昔詞臣宜白發,禮賢珍重此時招。
吳師道(1283—1344),字正傳,婺州蘭溪縣城隆禮坊人。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,卒年惠宗至正四年,年六十二歲。聰敏善記誦,詩文清麗。19歲誦宋儒真德秀遺書,乃致力理學研究,竭力排斥其他學說。元至治元年(1321)登進士第。授高郵縣丞,主持興筑漕渠以通運。因為官清正,被薦任國子助教,延祐間,為國子博士,六館諸生皆以為得師。后再遷奉議大夫。以禮部郎中致仕,終于家。生平以道學自任,晚年益精于學,剖析精嚴。 ...
吳師道。 吳師道(1283—1344),字正傳,婺州蘭溪縣城隆禮坊人。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,卒年惠宗至正四年,年六十二歲。聰敏善記誦,詩文清麗。19歲誦宋儒真德秀遺書,乃致力理學研究,竭力排斥其他學說。元至治元年(1321)登進士第。授高郵縣丞,主持興筑漕渠以通運。因為官清正,被薦任國子助教,延祐間,為國子博士,六館諸生皆以為得師。后再遷奉議大夫。以禮部郎中致仕,終于家。生平以道學自任,晚年益精于學,剖析精嚴。
送林丈內艱南還二首 其一。明代。于慎行。 慘淡歸人意,春前問去舟。參商初兩地,膠漆已三秋。雨色低津樹,江光隱驛樓。庭花多所恨,不是錦衣游。
醉題。元代。張昱。 二月鶯聲最好聽,風光終日在湖亭。清宵酒壓楊花夢,細雨燈深孔雀屏。情在綢繆歌《白苧》,心同慷慨贈青萍。方平自得麻姑信,從此人間見客星。
吉州感事 其三。清代。屈大均。 驚人惟間道,老我是孤城。深入應無敵,遲行自受兵。師徒隨雨散,壁壘與云平。飲盡將軍血,蒼茫哭一聲。
王淑姑詩。清代。姚燮。 月在中,井水明,匪井水之明,姑之心。今日為王氏姑,明日為李家婦。蔦蘿系喬枝,同心誓相守。金镮雙威甤,母欲奪之。金镮不可斷,姑心不可轉。金镮可斷,井水可濁。姑心不可轉,姑身不可辱。母知有姑,姑知有夫。鴛鴦鎩其羽,安能傍鷗語?生不同室,死或同穴。井水之清,金镮之貞。
QQ客服
微信客服
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