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的時候,人世間紛繁復雜多如牛毛的事便開始一件件發生。很多不平之事發生在周圍,心里充滿了憤怒,于是不斷對它們進行抨擊,但不平事太多,多得把胸中那把與不平之事相抗爭的“刀”都漸漸地磨損了。
扶桑:神話傳說中的大樹。《山海經·海外東經》:“(黑齒國)下有湯谷,湯谷上有扶桑。”
野夫:草野之人,指詩人自己。處:一作“事”。
磨損:一作“磨盡”。
此詩載于《全唐詩》卷三百九十五。下面是原揚州大學教授李廷先先生對此詩的賞析。
這是一首詩風粗獷,立意奇警的抒懷詩。奇就奇在最后一句:“磨損胸中萬古刀。”
詩中說,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,人世間紛繁復雜的事情便一一發生。韓愈也有“事隨日生”的詩句,意思相同。當時正是唐代宦官專權,藩鎮割據,外族侵擾的混亂時期。詩人經常看到許多不合理的事情:善良的人受到欺壓,貧窮的人受到勒索,正直的人受到排斥,多才的人受到冷遇。每當這種時候,詩人便憤懣不平,怒火中燒,而結果卻不得不“磨損胸中萬古刀”。
作者是個富有正義感的詩人。《唐才子傳》說他在少年時期“尚義行俠,旁觀切齒,因被酒殺人亡命,會赦乃出,更改志從學。”這位年少時因愛打抱不平而鬧過人命案的人物,雖然改志從學,卻未應舉參加進士考試,繼續過著浪跡江湖的生活。他自幼形成的“尚義行俠”的秉性,也沒有因“從學”而有所改變,而依然保持著傲岸剛直的性格。只是鑒于當年殺人亡命的教訓,手中那把尚義行俠的有形刀早已棄而不用,而自古以來迭代相傳的正義感、是非感,卻仍然珍藏在作者胸懷深處,猶如一把萬古留傳的寶刀,刀光熠爍,氣沖斗牛。然而因為社會的壓抑,路見不平卻不能拔刀相助,滿腔正義怒火郁結在心,匡世濟民的熱忱只能埋藏心底而無法傾瀉,這是十分苦痛的事情。他胸中那把無形的刀,那把除奸佞、斬邪惡的正義寶刀,只能任其銷蝕,聽其磨損,他的情緒十分激憤。詩人正是以高昂響亮的調子,慷慨悲歌,唱出了他自己的心聲。
這首詩用“磨損的刀”這一最普通、最常見的事物,比喻胸中受到壓抑的正義感,把詩人心中的復雜情緒和俠義、剛烈的個性鮮明地表現出來,藝術手法十分高妙。在唐代詩人的作品中,還沒有看到用“刀”來比喻人的思想感情的。這種新奇的構思和警辟的比喻,顯示了劉叉詩歌的獨特風格。
劉叉,唐代詩人。生卒年、字號、籍貫等均不詳。活動在元和年代。他以“任氣”著稱,喜評論時人。韓愈善接天下士,他慕名前往,賦《冰柱》、《雪車》二詩,名出盧仝、孟郊二人之上。后因不滿韓愈為諛墓之文,攫取其為墓銘所得之金而去,歸齊魯,不知所終。 ...
劉叉。 劉叉,唐代詩人。生卒年、字號、籍貫等均不詳。活動在元和年代。他以“任氣”著稱,喜評論時人。韓愈善接天下士,他慕名前往,賦《冰柱》、《雪車》二詩,名出盧仝、孟郊二人之上。后因不滿韓愈為諛墓之文,攫取其為墓銘所得之金而去,歸齊魯,不知所終。
題畫扇贈戴松門。清代。方洄。 十幅春帆天際飛,籬笆短短隔漁磯。山藏遠樹云藏屋,村犬無聲客到稀。
八關齋詩三首 其三。魏晉。支遁。 靖一潛蓬廬,愔愔詠初九。廣漠排林筱,流飆灑隙牖。從容遐想逸,采藥登祟阜。崎嶇升千尋,蕭條臨萬畝。望山樂榮松,瞻澤哀素柳。解帶長陵坡,婆娑清川右。泠風解煩懷,寒泉濯溫手。寥寥神氣暢,欽若盤春藪。達度冥三才,恍惚喪神偶。游觀同隱丘,愧無連化肘。
感阿富汗近況。近現代。伯昏子。 莫恃昆侖峻,閑觀高附兵。蕭墻荊簇滿,臥榻虎橫行。白骨撐星幟,煙荒隔漢營。固疆能不慎,奇計待陳平。
憶王孫 其二 游西施山。清代。毛奇齡。 西施歌館舊城東。畫棟朱欄映碧空。花絮陰陰趁晚風。翠重重。石上胭脂墮雨紅。
昆侖頂上放歌。。馮其庸。 三上昆侖意更賒,最高峰頂望中華。神州處處多佳氣,目盡青天到海涯。
QQ客服
微信客服
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