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公如管仲,封禪止文皇。
侈心晚猶在,厥婦故敢猖。
誣彼七十君,哀哉為民殃。
封禪碑。宋代。李廌。 魏公如管仲,封禪止文皇。侈心晚猶在,厥婦故敢猖。誣彼七十君,哀哉為民殃。
李廌(zhì)(1059-1109) 北宋文學家。字方叔,號德隅齋,又號齊南先生、太華逸民。漢族,華州(今陜西華縣)人。6歲而孤,能發奮自學。少以文為蘇軾所知,譽之為有“萬人敵”之才。由此成為“蘇門六君子”之一。中年應舉落第,絕意仕進,定居長社(今河南長葛縣),直至去世。文章喜論古今治亂,辨而中理。 ...
李廌。 李廌(zhì)(1059-1109) 北宋文學家。字方叔,號德隅齋,又號齊南先生、太華逸民。漢族,華州(今陜西華縣)人。6歲而孤,能發奮自學。少以文為蘇軾所知,譽之為有“萬人敵”之才。由此成為“蘇門六君子”之一。中年應舉落第,絕意仕進,定居長社(今河南長葛縣),直至去世。文章喜論古今治亂,辨而中理。
再步前韻答槐庭四首 其二。。林朝崧。 敦槃十二會葵邱,酒社詩盟接勝游。最憶鹿江燈節宴,夜深絲竹醉高樓。
曉起用麟孫韻。元代。劉詵。 七月今年涼氣高,墻東古木夜蕭騷。孤城殘月角初動,野屋秋風雞亂號。萬事惟馀雙短鬢,百齡須用幾綈袍。故人莫薦揚雄賦,衰老難勝執戟勞。
晚桂。清代。許傳霈。 百卉俱飄息,叢桂出高岡。年年七八月,空際散天香。有桂獨后發,若自甘退藏。繁枝零玉露,翠節霏輕霜。西風戰陣陣,清籟雜金商。紉蘭既失佩,裂荷早無裳。仙骨經折磨,高韻起抑揚。仰天望蟾闕,一枝列上方。高擷此花者,徐步樂翱翔。何以同此質,瞠焉不可望。無知在草木,有意聽彼蒼。冬榮本我輩,先后何自妨。晚楓愛紅葉,晚菘饒秋光。嗟哉澗底樹,金粟綴郎當。遲遲非本意,羞與眾草芳。月中能寄語,乞為謝吳剛。
次韻解安卿石假山。元代。程鉅夫。 夜瞻光怪晝生輝,數尺嵌巖舊見稀。欲獻楚王憂刖足,怕逢織女誤支機。斜當明月偏宜照,近逼紅塵不敢飛。中慶堂中蓬島客,相看不覺戀柴扉。
和午莊方伯七夕原韻。清代。嚴金清。 佳節無端動旅愁,明河遙看渡牽牛。九州兒女穿針夜,四海詞人折桂秋。郢曲喧傳絕域外,凱歌聽唱大刀頭。時平不廢防邊略,鐵笛寒聲隱戍樓。
QQ客服
微信客服
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