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生山水癖,妙處只自知。
夙約常寡味,邂逅愜心期。
幅巾與藜杖,安步隨所之。
朅來坐官府,頗覺此原違。
城頭望群峰,欲往類絆羈。
三春苦風雨,晴日一伸眉。
沙邊散車騎,竹輿從嘔咿。
獨與三四客,野服相追隨。
亭高俯空曠,洞古探環奇。
縣崖隱日月,幽壑蟠蛟螭。
澗水雜鳴佩,松風發清吹。
興來即傾酒,語到亦論詩。
聊揩簿書眼,償此閒暇時。
所歷固未厭,所感多余思。
昔游木葉下,今茲綠陰肥。
江山雖可識,歲月乃如馳。
素餐豈不念,懷安敢云私。
歸來耿不寐,欹枕聽晨雞。
清明后七日與客同為水東之游翌朝賦此。宋代。張栻。 平生山水癖,妙處只自知。夙約常寡味,邂逅愜心期。幅巾與藜杖,安步隨所之。朅來坐官府,頗覺此原違。城頭望群峰,欲往類絆羈。三春苦風雨,晴日一伸眉。沙邊散車騎,竹輿從嘔咿。獨與三四客,野服相追隨。亭高俯空曠,洞古探環奇。縣崖隱日月,幽壑蟠蛟螭。澗水雜鳴佩,松風發清吹。興來即傾酒,語到亦論詩。聊揩簿書眼,償此閒暇時。所歷固未厭,所感多余思。昔游木葉下,今茲綠陰肥。江山雖可識,歲月乃如馳。素餐豈不念,懷安敢云私。歸來耿不寐,欹枕聽晨雞。
張栻。 張栻是南宋中興名相張浚之子。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,湖湘學派集大成者。與朱熹、呂祖謙齊名,時稱“東南三賢”。官至右文殿修撰。著有《南軒集》。
望月遣懷二首 其二。近現代。葉云峰。 一簾涼月一曲歌,響遏行云俗慮磨。料得吳門佳子弟,豪情勝慨此時多。
盜賊。宋代。劉敞。 村落枹鼓起,城樓刁斗頻。畏涂深虎豹,行路入荊榛。故老人人怨,烽煙處處新。桃源容客棹,屬意武陵春。
山居七詠題畫送周伯陽 其五 九曲山。明代。張羽。 竹林路陰陰,尋幽不覺深。不比羊腸坂,空傷行客心。
壽歐子建六十初度時方應試棘圍。明代。韓日纘。 才名七步竟誰倫,一領青衫幾十春。攬鏡不妨寧作我,摻觚那肯不驚人。少年逐隊豪仍在,白杜同盟跡未陳。我已倦游君始壯,風云會見起潛鱗。
應天長 訪板橋舊院遺址。用康伯可韻。近現代。周岸登。 絮云翳日,煙柳斷腸,羈游怕尋芳路。徐步青溪,不見春波照窺戶。愁紅舞,哀燕語。漫笑我、老懷空負。念佳麗,藉甚當年,懺情無緒。幽討向何處。種菜編籬,花鳥竟誰主。呼起澹心難寫,孤悰寄毫素。留靈瑣,邀夢雨。對逝水、曼吟千度。蘸金粉、與畫前朝,亂絲成縷。
QQ客服
微信客服
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