誌【酉集上】【言部】 康熙筆畫:14畫,部外筆畫:7畫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職吏切,音志。《說文》記誌也。《唐書·褚亮傳》圖史一經(jīng)目,輒誌于心。《南齊書·王慈傳》朝堂榜誌。《列子·楊朱篇》大古之事滅矣,孰誌之哉。《文中子·述史篇》制誌詔,則幾乎典誥矣。《註》誌,臣下誌君之善也。
又《正韻》支義切,音寘。義同。
又同志。《正字通》凡史傳記事之文曰誌。《周禮·春官》小史掌邦國之志。《註》志,謂記也。
又《漢書》有十志,俱與誌同。
又《類篇》或作識。《論語》女以予爲(wèi)多學(xué)而識之者與。
又《韻會》通作痣。《史記·漢高祖紀(jì)》左股七十二黑子。《師古註》今中國通呼爲(wèi)黶子,吳楚俗謂之誌。誌,記也。《南齊書·江祏傳》高宗胛上有赤誌。
誌【卷三】【言部】
記誌也。從言志聲。職吏切
(志)意也。從心?。?亦聲。按此篆小徐本無。大徐以意下曰志也補此爲(wèi)十九文之一。原作從心之聲。今又增二字。依大徐次於此。志所以不錄者周禮保章氏注云。志古文識。葢古文有志無識。小篆乃有識字。保章注曰。志古文識。識、記也。哀公問注曰。志讀爲(wèi)識。識、知也。今之識字、志韻與職韻分二解。而古不分二音。則二解義亦相通古文作志。則志者、記也、知也。惠定宇曰。論語賢者識其大者、蔡邕石經(jīng)作志。多見而識之、白虎通作志。左傳曰以志吾過。又曰且曰志之。又曰歲聘以志業(yè)。又曰吾志其目也。尙書若射之有志。士喪禮志矢注云志猶擬也。今人分志向一字。識記一字。知識一字。古衹有一字一音。又旗幟亦卽用識字。則亦可用志字。詩序曰。詩者、志之所之也。在心爲(wèi)志。發(fā)言爲(wèi)詩。志之所之不能無言。故識從言。哀公問注云志讀爲(wèi)識者、漢時志識已殊字也。許心部無志者、葢以其卽古文識而識下失載也。職吏切。一部。
QQ客服
微信客服
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