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蒙目相捉或尋找躲藏者的游戲。
英hide-and-seek;
⒉ 說話兜圈子,讓人難以捉摸。
英be tricky and evasive;
⒈ 蒙目相捉或尋找躲藏者的游戲。
引唐 元稹 《雜憶》詩之三:“憶得 雙文 朧月下,小樓前后捉迷藏。”
宋 無名氏 《致虛雜俎》:“玄宗 與 玉真 恒于皎月之下,以錦帕裹目,在方丈之間,互相捉戲……謂之捉迷藏。”
清 金農 《懷人絕句》之二五:“不識春光是何物,白薔薇底捉迷藏。”
茅盾 《談月亮》:“憑著我們小時也是捉迷藏的伙伴,我這樣面對面朝她看是不算莽撞的。”
⒉ 比喻言行故意使人難以捉摸。
引朱自清 《論老實話》:“于是乎鉤心斗角,捉迷藏,大家在不安中猜疑著。”
朱光潛 《詩論·詩與諧隱》:“文字游戲不外三種……第二種是用文字捉迷藏,通常叫做‘謎’或‘隱’。”
⒈ 一人蒙住眼睛,摸索捉他身邊來回躲避的人的游戲。
引唐·元稹〈雜憶〉詩:「憶得雙文朧月下,小樓前后捉迷藏。」
《說郛·卷三一·致虛雜俎》:「玄宗與玉真恒于皎月之下,以錦帕裹目,在方丈之間互相捉戲,……謂之捉迷藏。」
⒉ 比喻言語、行為拐彎抹角,故意使人難以捉摸。
例如:「你到底想做什么,直說好了,別跟我捉迷藏!」
英語to play hide-and-seek
德語Versteckspiel (S)?, Verstecken spielen (V)?
法語cache-cach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