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甚器重;甚敬重。
⒉ 雅正持重。
⒊ 素來重視。
⒈ 甚器重;甚敬重。
引《后漢書·張酺傳》:“左中郎將 何敞 及言事者多訟 酺公 忠,帝亦雅重之。”
《新唐書·韋景駿傳》:“始 竇懷貞 雅重其材。及執(zhí)政,薦為大理正、左臺御史中丞。”
明 袁宏道 《送潛江潘明府伯和入計(jì)序》:“余雅重之,故特述以為獻(xiàn)。”
⒉ 雅正持重。
引晉 袁宏 《后漢紀(jì)·獻(xiàn)帝紀(jì)二》:“允 字 子師,太原 祁 人。容儀雅重,非禮不動。”
《新唐書·韓偓傳》:“偓 因薦御史大夫 趙崇 勁正雅重,可以準(zhǔn)繩中外。”
明 方孝孺 《寧野軒銘》:“老成先進(jìn)之人,皆渾厚雅重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五七回:“且 岫煙 為人雅重, 迎春 是個老實(shí)人。”
⒊ 素來重視。
引明 劉基 《聞高郵納款漫成口號》:“圣朝雅重懷柔策,諸將當(dāng)知虜掠非。”
明 文徵明 《敘送陸君世明》:“國朝之制,雅重進(jìn)士之科。”
⒈ 文雅而穩(wěn)重。
引《紅樓夢·第五七回》:「且岫煙為人雅重,──迎春是個有氣的死人,連他自己尚未照管齊全,如何能照管到他身上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