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頭暈目眩。
英dizziness;
⒈ 頭暈目眩。
引《剪燈馀話·賈云華還魂記》:“夫人亦眩暈思臥,乃先就榻。惟 娉 率諸婢收拾器皿,鎖閉門戶。”
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地震》:“人眩暈不能立,坐地上,隨地轉側。”
《醫宗金鑒·內治雜證法·眩暈》:“傷損之癥,頭目眩暈,有因服剋伐之劑太過,中氣受傷,以致眩暈者。”
清 昭槤 《嘯亭續錄·王功偉》:“﹝ 王富順 ﹞嘗病眩暈,恒恐斃於道途,每出行,必小紙書其姓名居址,以防顛仆。”
郁達夫 《采石磯》二:“他覺得晴光射目,竟感覺得有些眩暈。”
⒉ 引申為迷惑。
引瞿秋白 《<餓鄉紀程>跋》:“二十年來盲求摸索不知所措,憑空舞亂我的長袖,愈增眩暈。”
⒈ 因覺得自己或周圍的東西在旋轉而感到頭暈。多因內耳、小腦、延髓等機能障礙所引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