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銅制品上的一種氣味,銅錢上的臭味,諷刺只看重金錢,不重人情的人。
英the stink of money; profit-before-everything mentality;
⒈ 銅錢的臭氣。原用來譏諷用錢買官或豪富者。后常用來譏諷唯利是圖的人。
引《后漢書·崔寔傳》:“烈 時因傅母入錢五百萬,得為司徒…… 烈 於是聲譽衰減。久之不自安,從容問其子 鈞 曰:‘吾居三公,於議者何如?’ 鈞 曰:‘大人少有英稱,歷位卿守,論者不謂不當為三公;而今登其位,天下失望。’ 烈 曰:‘何為然也?’ 鈞 曰:‘論者嫌其銅臭。’”
唐 李商隱 《為桂州盧副使戡謝聘錢啟》:“丙科擢第,未全染于桂香;盛府崇知,卻自驚于銅臭。”
宋 梅堯臣 《和范景仁王景彝<殿中雜題三十八首>并次韻·詩癖》:“試看一生銅臭者,羨他登第亦何頻。”
明 沉采 《千金記·遇仙》:“呀,笑殺人間銅臭。”
巴金 《談<憩園>》:“他們吐出了那么多的銅臭,教人給憋得透不過氣來。”
⒈ 本指銅錢的臭味,后用以指錢或譏諷富人。
引唐·皮日休〈吳中苦雨因書一百韻寄魯望〉詩:「吳中銅臭戶,七萬沸如臛。」
⒉ 譏諷用錢買官的人。參見「崔烈銅臭」條。
引《幼學瓊林·卷三·珍寶類》:「崔烈以錢買官,人皆惡其銅臭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