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鏁院”。亦作“鎻院”。
⒉ 指宋代翰林院處理如起草詔書等重大事機時,鎖閉院門,斷絕往來,以防泄密。
⒊ 指翰林院。
⒋ 指科舉考試的一種措施??忌朐噲龊蠹捶怄i院門,以防范舞弊。
⒌ 指科舉考試。
⒍ 指科舉考場。
⒈ 亦作“鏁院”。亦作“鎻院”。
⒉ 指 宋 代翰林院處理如起草詔書等重大事機時,鎖閉院門,斷絕往來,以防泄密。
引《宋史·職官志二》:“凡拜宰相及事重者,晚漏上,天子御內東門小殿,宣召面諭,給筆札書所得旨。稟奏歸院,內侍鎖院門,禁止出入。夜漏盡,具詞進入;遲明,白麻出,閤門使引授中書,中書授舍人宣讀。其餘除授并御札,但用寳封,遣內侍送學士院鎖門而已。至於赦書、德音,則中書遣吏持送本院,內侍鎖院如除授焉。”
宋 龐元英 《文昌雜錄》卷六:“自正月九日鏁院,方定二十八日奏號?!?br />宋 吳自牧 《夢粱錄·士人赴殿試唱名》:“諸路舉人到者,排日赴都堂,簾引訖,伺候擇日殿試。前三日,宣押知制誥、詳定、考試等官赴學士院鎖院,命御策題,然后宣押赴殿?!?/span>
⒊ 指翰林院。
引清 趙翼 《題周山茨老圃秋容圖》詩:“鎖院秋燈酒共傾, 粵 江風雨舟共繫?!?/span>
⒋ 指科舉考試的一種措施。考生入試場后即封鎖院門,以防范舞弊。
引《文獻通考·選舉五》:“詔:祖宗舊法,諸路州軍科場并限八月五日鎖院,緣 福建 去京遠,遂先期用七月; 川 廣 尤遠,遂用六月。今 福建、二廣 趨京不遠,恐試下舉人冒名再試,他州可依限八月初五日鎖院。”
⒌ 指科舉考試。
引《續資治通鑒·宋太宗端拱元年》:“舊制,鎖院,給左藏庫十萬以資費用?!?br />梁啟超 《論中國積弱由于防弊》:“於是為帖括,詩賦以錮之,浸假而鎻院,而搜檢,而糊名,而謄録,而迴避。”
⒍ 指科舉考場。
引清 錢謙益 《孫鋡妻王氏墓志》:“鋡 欲以文墨自奮,不就尚寳廕,又不幸屢困鎖院?!?br />清 錢謙益 《云間沉長公七十序》:“沉長公 少為碩儒,不得志於鎻院,年四十罷去。”
⒈ 宋代考選官吏時,封鎖考場以求嚴密公正,稱為「鎖院」。
引宋·吳自牧《夢粱錄·卷三·士人赴殿試唱名》:「諸路舉人到者,排日赴都堂,簾引訖,伺候擇日殿試。前三日,宣押知制誥、詳定、考試等官赴學士院鎖院,命御策題,然后宣押赴殿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