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比喻物本已有而反外求。亦作:騎牛覓牛。
⒈ 比喻物本已有而反外求。
引《景德傳燈錄·志公和尚大乘贊》:“不解即心即佛,真似騎驢覓驢。”
宋 黃庭堅 《寄黃龍清老》詩:“騎驢覓驢但可笑,非馬喻馬亦成癡。”
明 高攀龍 《高子遺書·語》:“繇此觀之,人心明,即是天理,不可騎驢覓驢。”
亦作“騎牛覓牛”。 《景德傳燈錄·福州大安禪師》:“師即造于 百丈,禮而問曰:‘學(xué)人欲求識佛,何者即是?’ 百丈 曰:‘大似騎牛覓牛。’”
⒈ 比喻事物、道理就在身邊,反而舍近求遠(yuǎn),向外追尋。宋·黃庭堅〈寄黃龍清老〉詩三首之三:「騎驢覓驢但可笑,非馬喻馬亦成癡。」也作「騎牛覓牛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