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一種白色黏土。舊時災民常用來充饑,食后不能消化,常因而致死。
⒈ 一種白色黏土。舊時災民常用來充饑,食后不能消化,常因而致死。
引清 戴名世 《孑遺錄·附災異記》:“崇禎 十一年戊寅春,地產粉土,其色紅白細膩,富人食之多死,貧人療饑,時人謂之觀音粉。”
清 俞樾 《茶香室叢鈔·土石化面》:“宋 龔鼎臣 《東原録》云:‘ 元豐 三年 河 朔 京 東飢時,予守 青社、南山 中,土石化為麵,可作餅餌,因此全活甚多。’按近有所謂觀音粉者,即此類也。”
葉紫 《豐收》:“云普 爺爺和一個六歲的 虎兒,是去年八月吃觀音粉吃死的。”
⒈ 一種白土。荒年時災民常用以充饑,能濟一時之困,唯多服則凝結腸內,能致人于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