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指修身養(yǎng)性,保全己身,不管世事。現(xiàn)也指只顧自己,不管集體。
例窮則獨善其身,達(dá)則兼營天下。——《孟子·盡心》
卒不忍獨善其身。——清·林覺民《與妻書》
君子立言,非茍顯其理,將以啟天下之方悟者;立行,非獨善其身,將以訓(xùn)天下之方動者。——《后漢書·丁鴻傳》
英maintain personal integrity during chaotic times; pay attention to one's own moral uplift;
⒈ 本指注重自身修養(yǎng),保持節(jié)操。后亦指怕招惹是非,只顧自己好,不關(guān)心身外事。
引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窮則獨善其身,達(dá)則兼善天下。”
趙岐 注:“獨治其身以立於世間,不失其操也。”
《晉書·忠義傳論》:“且 裒 獨善其身,故得全其孝。”
《北史·袁翻傳》:“翻 名位俱重,當(dāng)時賢達(dá)咸推與之。然獨善其身,無所奬拔,排抑后進(jìn),論者鄙之。”
李大釗 《現(xiàn)代青年活動的方向》:“新時代的青年,單單做到‘獨善其身’、‘潔身自好’的地步,能算盡了責(zé)任的人么?”
楊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三六章:“我和 劉麗 找到她,告訴她整個社會不改好,個人想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。”
⒈ 保持個人的節(jié)操修養(yǎng)。后比喻只顧自己而漠視他人的權(quán)益。
引《后漢書·卷三七·丁鴻傳》:「君子立言,非茍顯其理,將以啟天下之方悟者;立行,非獨善其身,將以訓(xùn)天下之方動者。」
《初刻拍案驚奇·卷二八》:「但只獨善其身,便是辟支小乘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