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悲咤”。亦作“悲詫”。
⒉ 悲嘆;悲憤。
⒈ 亦作“悲詫”。悲嘆;悲憤。
引《文選·郭璞<游仙詩>之五》:“臨川哀年邁,撫心獨悲吒。”
李善 注:“吒,嘆聲也。”
南朝 梁 何遜 《臨行公車》詩:“念此將如何,撫心獨悲咤。”
唐 杜甫 《遣興》詩之五:“每望東南云,令人幾悲吒。”
宋 梅堯臣 《送曼叔襄城尉》詩:“此趣信所諳,羈官莫悲吒。”
明 高棅 《九月八日郭南山亭宴集分得下字》詩:“高興殊不平,臨風獨悲咤。”
清 陳維崧 《賀新郎·送家廣陵下第南歸海寧兼以志慰》詞:“真珠莫惜離筵瀉。儘人間羣兒自貴,底須悲詫。”
清 鄒容 《革命軍》第二章:“抗議發憤之徒絶跡,慷慨悲咤之聲不聞,名為士人,實則死人之不若。”
⒈ 悲憤叫喊的聲音。
引南朝梁·何遜〈臨行公車〉詩:「念此將如何,撫心獨悲咤。」
清·王鵬運〈滿江紅·風帽塵衫〉詞:「對蒼煙落日,似聞悲咤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