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喝水。謂清廉。語本《晉書·良吏傳·鄧攸》:“時吳郡闕守,人多欲之,帝以授攸。給牲口喝水。
⒈ 喝水。亦指喝的和做飯用的水。
引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啜菽飲水,盡其歡,斯之謂孝。”
孫希旦 集解:“飲有漿醴之屬,今但飲水而已,飲之貧也。”
唐 韓愈 《復志賦》:“固余異於牛馬兮,寧止乎飲水而求芻?”
清 沉初 《西清筆記·紀名跡》:“其詩有‘人到心閒飲水甜’之句,余甚愛之。”
⒉ 謂清廉。語本《晉書·良吏傳·鄧攸》:“時 吳郡 闕守,人多欲之,帝以授 攸。
引攸 載米之郡,俸祿無所受,唯飲 吳 水而已。”
唐 杜甫 《贈裴南部》詩:“塵滿 萊蕪 甑,堂橫 單父 琴。人皆知飲水,公輩不偷金。”
⒊ 給牲口喝水。
引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回:“那店一連也有十幾間門面……門前搭著一路罩棚,棚下擺著走桌條凳,棚口邊安著飲水馬槽。”
亦指給花木菜蔬澆水。 清 唐訓方 《里語徵實》卷中之上:“澆花木菜蓏曰飲水。”
⒈ 喝水。
引《禮記·檀弓下》:「啜菽飲水盡其歡,斯之謂孝。」
《儒林外史·第一回》:「從清早晨牽牛出去飲水,尚未回來。」
⒉ 供飲用的水。
例如:「應經常清洗水塔,以確保飲水安全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