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疆域,領(lǐng)地。
⒉ 借指某一地區(qū)或事物的一定范圍。
⒊ 指墳?zāi)够蛄昴沟姆秶R嘀笁灹辍?/p>
⒈ 疆域,領(lǐng)地。
引《周禮·春官·保章氏》:“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,封域皆有分星。”
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(jì)》:“諸侯各守其封域。”
明 方孝孺 《送梁宏省親還廣東序》:“三代 圣人非不欲用南士也,限于封域不能有其地。”
⒉ 借指某一地區(qū)或事物的一定范圍。
引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山居賦》:“考封域之靈異。”
宋 周煇 《清波別志》卷中:“國朝承平日,外國朝貢,間數(shù)年必有之,史策但書某國貢方物而已,如封域風(fēng)俗,皆略焉。”
魯迅 《漢文學(xué)史綱要》第一篇:“然 漢 時已并稱凡箸於竹帛者為文章,后或更拓其封域,舉一切可以圖寫,接於目睛者皆屬之。”
⒊ 指墳?zāi)够蛄昴沟姆秶R嘀笁灹辍?/p>
引《文選·謝惠連<祭古冢文>》:“東府掘城北壍,入丈餘,得古冢,上無封域,不用塼甓,以木為槨。”
李周翰 注:“封,界也;域,墻也。”
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宮闈·母后先祔廟》:“至 永樂 五年, 仁孝皇后 崩, 文皇 圣意,已不欲立封域于南方,故遲遲未葬。”
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果報(bào)·耶律楚材》:“耶律楚材 大有造於中國……其封域想必屬當(dāng)時恩錫者。”
⒈ 疆域、國土。也作「邦域」。
引《文選·左思·蜀都賦》:「其封域之內(nèi),則有原隰墳衍,通望彌博。」
《五代史平話·周史·卷下》:「今國主已輸誠款,歸附本朝,南北一家,各守封域,以撫治人民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