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琴名。東漢蔡邕曾用燒焦的桐木造琴,后因稱琴為焦桐。
⒈ 琴名。 東漢 蔡邕 曾用燒焦的桐木造琴,后因稱琴為焦桐。參見“焦尾琴”。
引唐 張祜 《思?xì)w引》:“焦桐彈罷絲自絶,漠漠暗魂愁夜月。”
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彈絲》:“音入 藍(lán)橋,響振瓊瑤,卻是羨焦桐一曲巧,芳心頓消。”
龔爾位 《己酉九日麓山待鈍庵》詩:“日夕而不至,焦桐起離情。”
⒈ 東漢蔡邕精通音律,善于制琴,曾從灶下木材爆裂聲,聽出所燒木材為難得的制琴木料,于是將燒焦的桐木削制為一具名琴。后用以泛指名琴。
引唐·張祜〈思?xì)w引〉:「焦桐彈罷絲自絕,漠漠暗魂愁夜月。」
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小引》:「轉(zhuǎn)思天下大矣,后世遠(yuǎn)矣。特識焦桐者,豈無中郎乎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