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別有所聞;所聞不同。
⒉ 新的知識;不同的見聞。
⒊ 新異之事;奇聞。
⒈ 別有所聞;所聞不同。
引《論語·季氏》:“陳亢 問于 伯魚 曰:‘子亦有異聞乎?’”
何晏 集解:“以為 伯魚 孔子 之子,所聞當有異?!?br />《文選·顏延之<三月三日曲水詩序>》:“源流遂往,詳略異聞?!?br />張銑 注:“﹝帝王﹞音樂宴會雖因時權變,源流遂往,而論説其道者,所聞不同?!?/span>
⒉ 新的知識;不同的見聞。
引《后漢書·楊終傳》:“﹝ 趙博 等﹞以 終 深曉《春秋》,學多異聞,表請之?!?br />晉 王羲之 《十七帖》:“往在都,見 諸葛顒,曾具問 蜀中 事,云:‘ 成都 城池門屋樓觀,皆是 秦 時 司馬錯 所修?!钊诉h想慨然,為爾不信,一一示,為欲廣異聞?!?br />唐 司馬貞 《<史記索隱>序》:“今止探求異聞,採摭典故,解其所未解,申其所未申者?!?br />清 納蘭性德 《淥水亭雜識》卷一:“披讀經史,偶有管見,書之別紙;或良朋涖止,傳述異聞,客去輒録而藏焉。”
⒊ 新異之事;奇聞。
引《后漢書·桓譚傳》:“凡人情忽於見事而貴於異聞?!?br />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二:“從來説的書不過談些風月,述些異聞,圖個好聽?!?br />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異五·女化男》:“又有 莊浪 女子十五歲,亦化為男。與 莊 事僅隔十年,皆在 莊浪,亦異聞也?!?/span>
⒈ 別有所聞。
引《論語·季氏》:「陳亢問于伯魚曰:『子有異聞乎?』」
《文選·顏延之·三月三日曲水詩序》:「雖淵流遂往,詳略異聞?!?/span>
⒉ 新知或奇聞。
引唐·司馬貞〈史記索隱序〉:「今止探求異聞,采摭典故,解其所未解,申其所未申者?!?br />《二刻拍案驚奇·卷一二》:「從來說的書不過談些風月,述些異聞,圖個好聽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