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指行醫、賣藥。
例王廷桂雖懸壺多年,但岐黃道中奧妙法律,總非透徹三昧,倒有幾種能干。——《繡戈袍全傳》
英practise medicine; hang a gourd or bottle as a shop sign of an old chinese physician;
⒈ 后因以“懸壺”謂行醫賣藥。
引《后漢書·方術傳下·費長房》:“費長房 者, 汝南 人也。曾為市掾。市中有老翁賣藥,懸一壺於肆頭,及市罷,輒跳入壺中。市人莫之見,唯 長房 於樓上覩之,異焉,因往再拜……遂能醫療眾病。”
明 湯顯祖 《牡丹亭·延師》:“君子要知醫,懸壺舊家世。”
孫中山 《革命原起》:“及予卒業之后,懸壺于 澳門、羊城 兩地以問世,而實則為革命運動之開始也。”
端木蕻良 《鄉愁》五:“我之懸壺問世,多半都是志在濟世活人。”
⒈ 漢代人費長房,見街市中有老翁在賣藥,收攤時跳入壺中。見《后漢書·卷八二·方術下·費長房傳》。后指行醫賣藥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