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平復(fù)痊愈。
⒈ 平復(fù)痊愈。
引《東觀漢記·光武紀》:“﹝ 劉秀 ﹞四月二日車駕宿 偃師,病差數(shù)日……行 黎陽,兵馬千餘匹,遂到 章陵,起居平愈。”
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養(yǎng)生》:“吾嘗患齒,搖動欲落,飲食熱冷,皆苦疼痛。見《抱樸子》牢齒之法,早朝叩齒三百下為良,行之?dāng)?shù)日,即便平愈,今恒持之。”
唐 白行簡 《李娃傳》:“未數(shù)月,肌膚稍腴;卒歲,平愈如初。”
宋 龔鼎臣 《東原錄》:“時 庠 以疾不能就御試,既愈,陳述於貢院,大畧言三月中偶感寒疾,蒙圣恩特降中使賜湯藥并酒,遂得平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