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朋友。
⒉ 師長對門生自稱的謙詞。
⒈ 朋友。
引《詩·小雅·常棣》:“雖有兄弟,不如友生。”
唐 李華 《云母泉詩》:“共恨川路永,無由會友生。”
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優容大臣》:“﹝ 仁皇 ﹞厚待儒臣,如 張文端 英,高江村 士奇 等,朝夕談論,無異友生。”
⒉ 師長對門生自稱的謙詞。
引明 朱國禎 《涌幢小品·名帖》:“余乙卯年三月,過故 鄣 姚氏,乃大京兆 畫溪公 之孫,出公座主 王槐野 先生單名帖,稱友生字,僅蠅頭細書。”
清 袁枚 《隨園隨筆·師稱友生》:“今師與弟子帖稱友生,不知所始……《孔叢子》 孔子 云:‘自吾得 由 也,而惡言不入于耳;自吾得師也,而前有光后有輝,吾得四友焉。’云云。是師稱友生之濫觴乎!”
⒈ 朋友。
引《詩經·小雅·常棣》:「雖有兄弟,不如友生。」
《文選·成公綏·嘯賦》:「于是延友生,集同好,精性命之至機,研道德之玄奧。」
⒉ 老師對于門生的自稱。
引清·袁枚《隨園隨筆·卷下·稱謂類·師稱友生》:「今師與弟子帖稱友生,不知所始。……孔叢子孔子云:『自吾得由也,而惡言不入于耳;自吾得師也,而前有光后有?,吾得四友焉。』云云。是師稱友生之濫觴乎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