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殉難;遇難。
例昔毛遂趙之陪隸,猶假錐囊之喻,以寤主立功,何況巍巍大魏,多士之朝,而無慷慨死難之臣乎?——三國魏·曹植《求自試表》
英die in an accident or a political incident;
⒈ 為國家的危難或正義事業(yè)而付出生命。
引《史記·范雎蔡澤列傳》:“是故君子以義死難,視死如歸。”
《周書·韋孝寬傳》:“士卒莫不感勵,人有死難之心。”
唐 柳宗元 《南霽云睢陽廟碑》:“柱厲 不知而死難, 狼瞫 見黜而奔師。”
夏衍 《秋瑾傳》第三幕:“這能對得住許多死難的同志嗎?”
⒉ 遇難而死。
例如:撫恤失事死難者的家屬。
⒈ 殉難,遭遇災(zāi)難而死。
引《新唐書·卷一七九·李訓(xùn)傳》:「欲夷絕其類,顧在位臣持祿取安,無伏節(jié)死難者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