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荼和蓼。泛指田野沼澤間的雜草。
⒉ 荼味苦,蓼味辛,因比喻艱難困苦。
⒈ 荼和蓼。泛指田野沼澤間的雜草。
引《詩·周頌·良耜》:“以薅荼蓼。”
毛 傳:“蓼,水草也。”
宋 楊萬里 《庸言》:“圣人仁及草木,而 后稷 必薅荼蓼。”
⒉ 荼味苦,蓼味辛,因比喻艱難困苦。
引《后漢書·陳蕃傳》:“今帝祚未立,政事日蹙,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,息偃在牀,於義不足,焉得仁乎!”
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序致》:“年始九歲,便丁荼蓼,家涂離散,百口索然。”
宋 王禹偁 《謝轉刑部郎中表》:“伏遇皇帝陛下,祗奉顧命,欽承慶基,荼蓼之情,既遵於易月,蓼蕭之澤,遂洽於溥天。”
⒈ 比喻處境艱苦。
引南朝梁·王筠〈與云僧正書〉:「弟子釁結幽明,備嬰荼蓼,攀援崩踴,肌髓糜潰。」
⒉ 謂父母死亡。
引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序致》:「年始九歲,便丁荼蓼,家涂離散,百口索然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