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粗俗之人。
⒉ 古代對南方某些少數(shù)民族的泛稱。又稱俚子。
⒈ 粗俗之人。
引《文選·王褒<四子講德論>》:“文學(xué)夫子降席而稱曰:‘俚人不識,寡見尠聞。’”
李善 注:“劉德 《漢書》注曰:‘俚,鄙也。’”
宋 蘇轍 《和子瞻煎茶》詩:“又不見北方俚人茗飲無不有,鹽酪椒薑夸滿口。”
⒉ 古代對南方某些少數(shù)民族的泛稱。又稱俚子。
引《后漢書·南蠻西南夷傳》“九真 徼外蠻里 張游” 唐 李賢 注:“里,蠻之別號,今呼為俚人。”
《南史·蕭勱傳》:“俚人不賓,多為海暴, 勱 征討所獲生口寳物,軍賞之外,悉送還臺。”
⒈ 粗俗的人。
引《文選·王襃·四子講德論》:「俚人不識,寡見尠聞。」
⒉ 古代對南方某些少數(shù)民族的泛稱。
引《南史·卷五一·梁宗室傳上·吳平侯景傳》:「俚人不賓,多為海暴,勱征討所獲生口寶物,軍賞之外,悉送還臺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