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běn lái miàn mù
注音ㄅㄣˇ ㄌㄞˊ ㄇ一ㄢˋ ㄇㄨˋ
解釋本來:原來的;面目:面貌。原是佛教用語;指人的本性;后比喻人或事物原來的樣子。
出處宋 蘇軾《老人行》詩:“一任秋霜換鬢毛,本來面目常如故。”
例子這一潤色,留傳固然留傳了,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許多本來面目。(魯迅《且介亭雜文 門外文談》)
正音“本”,不能讀作“bèn”。
辨形“本”,不能寫作“木”。
用法偏正式;作主語、賓語;用于人與事物。
謎語化裝之前
感情本來面目是中性詞。
繁體本來靣目
近義真相大白、廬山真面目
反義涂脂抹粉、喬裝打扮
英語original(real,unmasked) appearance(character)
日語本來面目
德語das wahre Gesicht